编者按:
在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品牌创新成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产品设计、包装创新、营销策略,还是商业模式,国内外品牌都在不断探索与迭代,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变化。中德品牌学部开设“国际品牌创新”系列讲座,邀请来自业界、学界的品牌专家学者,分享国际品牌创新的最新趋势、方法和案例,以启发师生创新思维,提升品牌学科建设水平。
主讲人介绍
Frank Zenker,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认知科学和社会认识论。曾任教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加济奇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并在国际同行评审类期刊上发表过大量论文,目前致力于研究论证方案的统一方法和行为科学预测理论的发展。
行为科学的演进与理论建构的精髓
在讲座中,Zenker 教授深入回顾了行为科学的发展历程,并着重强调了理论建构对于解析人类行为模式的关键作用。他简要概述了行为科学面临的两大挑战:效应测量的精确度不足和理论建构的归纳基础薄弱。针对近年来行为实验可重复性问题引发的热议,Zenker教授详细介绍了多项提升研究结果可靠性的方法论改进举措,例如预注册研究计划、公开数据集以及采用更为严格的统计标准等。此外,他还指出开放科学运动正在改变传统的科研文化,引领更多的研究者遵循透明、可验证的原则开展工作。
行为科学中的效应问题(BS)深度解析
Zenker 教授深入分析了行为科学中的效应问题(Behavioral Science),包括效应的规模、存在性、方向性及可重复性等关键维度。为了便于理解,他将实验主体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引导在座师生洞察两者行为差异。通过一系列行为科学实验数据的剖析,Zenker教授表明,行为科学的终极愿景在于构建一个能够精准预测并有效干预人口效应的理论体系。他强调,这一目标不能仅依赖归纳法(即“模型拟合”)来实现,而需借助理论化(亦称“理论提升”)的力量。这要求我们深入理解真实效应的规模,从而为构建坚实的理论体系奠定基石。
议题探讨:BS发现的可信度与应用
Zenker教授引导学生对BS发现的可信度与应用展开探讨,聚焦勒三个关键议题。
针对BS发现的可信度,Zenker教授指出,首先应审视报道的来源,是否出自权威的学术期刊或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机构。其次,需评估研究方法论的严谨性,包括样本规模、随机化过程、控制变量等因素。他强调,鉴于行为科学正面临“可重复性危机”,验证研究能否被独立复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个人研究中能否采用BS的发现”,Zenker教授建议,我们应审慎引用,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确保它们满足前述标准。同时,我们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任何研究持怀疑态度,并确保有充分理由相信其可靠性。
对于“BS中的‘科学’将如何发展”,Zenker教授认为要加强跨文化融合以构建更完善的人类行为理解框架,增强研究的可重复性,并完善政策使其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效能,以此推动BS相关“科学”的良性发展与有效应用。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在座师生积极踊跃发言,与Frank Zenker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Zenker教授建议学生在专注自身专业学习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打破学科界限,尝试与其他学科协同合作,探索未知领域。大家也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行为科学核心理念的理解,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