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中德人 | 吴卓芸:学术+实战双Buff,硬核成长太“卷”了

“珍惜大学的时光,不要怕试错,多去尝试!给自己多一点余地,多一点选择的空间,哪怕现在还没想好未来的道路。”

本期“We’re中德人”访谈主人公来自21级广告学2+2专业的吴卓芸。“我的大学生活犹如一场‘双轨交响’——在中德品牌学部的专业课堂里深耕理论沃土,于国际化教育实践中汲取成长养分。”手握格拉斯哥大学(QS全球第78)伯明翰大学(QS全球第80)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四所顶尖学府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她,用“成长型思维”为这段旅程写下注解:在东方严谨与西方创新的碰撞中,探索品牌世界的无限可能

吴卓芸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学习标杆

深耕理论沃土

“学术+实战”双线并进

“真正的学术力,是理论与实践的共振。”吴卓芸以连续三年专业第一大三GPA4.31)、雅思7.0的优异成绩成为21级广告学专业的学术典范。大学四年,共获国家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奖项30余项。

她不仅在课堂中锤炼扎实的专业功底,更以国际化视野拓展学术边界——其论文《Levera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GREENALL” Game》入选2024亚太传播交流协会论坛论文集

若将四年时光切片,双语课堂的思维切换、品牌案例的深度剖析,让吴卓芸在理论与实践中逐渐打磨出专业棱角。她回忆起在大四参与的“品牌跨文化创新Workshop”中,与德国科隆莱茵应用技术大学师生围绕Haribo糖果品牌展开深度合作。跨文化团队以差异化视角协同创新,将东西方思维碰撞转化为商业洞察力。吴卓芸坦言:“文化差异反成创意催化剂,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更为我的研究生生涯预演了国际化协作场景。”

实战达人

实习多重奏 

从数据丛林到品牌战场

吴卓芸的实习轨迹如同打怪升级,七段横跨数据分析市场研究新媒体运营品牌策划的实习经历,勾勒出吴卓芸“学以致用”的实战图谱,同时印证了中德品牌学部“校企协同、双元育人”的成效——让课堂知识在真实商业场景中生根发芽。

吴卓芸的实习证明

作为中德品牌学部“双元制”校企合作项目的受益者,吴卓芸通过学部搭建的实践桥梁,进入德资的玩具龙头企业–Hape怡人集团担任市场部实习生。她深度参与品牌全链路推广,从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到项目落地执行,从竞品数据挖掘到消费者需求洞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商业价值。这段经历不仅让她掌握“从策略到执行”的闭环能力,也让她在真实产业场景中,成长为懂理论、擅实战的品牌新生代。

国际4A广告公司——阳狮集团的实习中,吴卓芸以策划岗实习生身份深入品牌营销核心战场,将在学校锤炼的“双语传播力”与“跨文化思维”转化为实战成果。她深度参与博世爱他美波司登等国际品牌的营销策划,完成了10+运动品牌淘宝旗舰店数据分析,为电商领域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在阳狮,PPT不仅是提案载体,更是逻辑与美学的双重考验。”她运用中德双语课堂培养的视觉叙事能力,完成多份中英文方案的美化与翻译,让复杂数据跃升为国际客户青睐的“商业语言”。“这段旅程带给我的远不止作品集上的案例,更重塑了对‘广告专业’的理解。”

领袖担当

以责任点亮团队

用奉献回馈社会

在学校,吴卓芸可谓身兼多职,校丝绸之路研究院学术中心部长院学务助理院招生协会干事院雅思写作/口语小助手院女篮队成员班长多门课程课代表,她以行动诠释了她的领导力——带领班级蝉联两届“校和谐班级”,组织编撰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科普及文化丛书等。同时,她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累计学时413小时(家国情怀类学时120.5小时),从核酸志愿者到文明城市创建,从献血到卡尔马克思杯,每一步都在书写“中共预备党员”的初心。

致后来者

在中德的坐标系上

寻找答案

当被问及对学弟妹的寄语,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幸运儿”的她沉思片刻:“请相信试错的重量,不要因为人生没有‘Ctrl+Z’就不敢试错。”在她看来,图书馆长明的灯光、跨国项目中的手足无措、甚至申研路上的曲折,都是中德人特有的“成长税”。“就像品牌需要时间沉淀价值,人生何尝不是?”

如今,站在毕业的门槛回望,她终于读懂中德品牌学部赠予的隐形礼物——那些在双语课堂的思维拉锯、文化差异中的认知重构、实践项目里的摸爬滚打,早已悄然编织成一张网,托举着她走向更辽阔的疆域。而这,或许正是“中德人”特有的成长密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三种可能

人生没有“Ctrl+Z”

但每一步试错都是成长的养分。

中德学子们

别怕走弯路

埋头去做

时间自会见证努力的分量

步履不停 无畏前行

因为We’re 中德人!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