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需要“品牌型”人才 —— 专访德国汉堡自由艺术研究院院士Prof. Dr. H. C. Shan Fan

Prof. Dr. H. C. Shan Fan,当代著名德籍华裔艺术家,德国汉堡自由艺术研究院院士,德国政府艺术与学术勋章获得者,英国新白金汉大学荣誉博士,跨文化艺术学教授,德国汉堡设计与传播应用科学大学校长。

问:今年,浙江万里学院与德国汉堡设计与传播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广告学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2中德双学位项目。这些专业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Shan:在我看来,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我们的课程注重实践。毋庸置疑,教学理念是理论从实践中来的。在很多理论还没有出来前,业界已经在实践了,而我们的老师多是业界的专家,这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优势;

第二, 国际化的办学方向。汉堡设计与传播应用科学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的合作是深层次的,是从教学理念、教育大纲,一直到课程管理、师资配备等一系列的合作,这样国际化的定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第三, 尊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任务就是发现每位学生的特长,把特长提炼出来后,发展它,将来成为一位具有特色的国际化专业人才,这是我们的教学优势之一。

问:就您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国际化学习的受益者。多元文化背景对于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来说,有多重要?

Shan:我觉得非常重要,如今的社会大环境,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时尚,研究文化差异。设计与文化密不可分,而广告和会展更是如此。就拿幽默来说,中国式的幽默、德国式的幽默、英国式的幽默都不尽相同,每个国家的国民对幽默的理解也不一样。作为一个设计师、创意人,如果不了解这三个国家的幽默,在表现手法上就不能细腻地把握。国际化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全方位地体会不同国家在文化上细腻的变化。

问:你认为中国创意文化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Shan: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前30年里,所有企业都已经能够制造产品和技术,但是还没有在生产品牌。将来若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从制造型转型到品牌型,这样中国的经济才是品牌型经济,才能变成品牌强国。

这种转型需要很多这方面的人才,现在这方面完全是短缺的。目前根据我的了解,现在各个大学里面已经逐渐有了品牌管理、品牌设计方面的课,但是重点培养这方面人才的还是很少。我和很多大学的教授聊过,我已经感觉到现在有这些苗头了,但是真正做得好的或者说正在做的还不在大学里面,而是在行业里面。

问:你有什么想要和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的学生说的吗?

Shan:我希望同学们能用最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发现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