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中德人 | 徐若杨: 遍地开花的“六边形战士”

“如果问我这四年来不知疲倦地努力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是持续性的热爱与阶段性的成就感。虽然当下时局为未来广告方向的就业带来诸多挑战,但我对创意行业依旧保有满腔热忱,也正是因为这些挑战更加坚定了我升学的决心。”当被问及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徐若杨如是说,“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实战中,内驱力始终是我持续输出的原动力。”

今天“We’re中德人”访谈的主人公是来自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19级的徐若杨

中德广告学专业19级 徐若杨

截止到目前,徐若杨已经收到了来自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南安普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三所QS排名前100世界名校的Offer。

徐若杨获得的Offer

对于徐若杨来说,四年本科的大学生活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充实自己的探索,也是一场不断试错、取长补短的历练,更是一段追求梦想、为爱发电的成长。在她的大学生活里充斥着一种“浩渺行无极,为梦济沧海”的青年果敢与修身律己的理性,而她的未来人生亦已经标定航向。

“可能很多年后回想现在的自己会觉得幼稚,但还是要早早地定下一个目标,把这个目标当作太阳,把自己当作向日葵。”她感叹道。

要做就做“六边形战士”

翻阅那满满当当的个人简历与作品集后不难发现,徐若杨的大学生活可谓是“遍地开花”。她励志要成为兼顾英语能力、专业学习、各类竞赛、校园经历、实战项目、实习实训的“六边形战士”。

“我很早就明白光有好的思想与见解是不够的,只有把这些想法用语言正确地、巧妙地表达出来才有可能感染和说服别人。”于是自大一开始,徐若杨就卯足了劲儿提升英语能力与演讲技巧,“还记得大一上课被口语老师Gail点起来回答问题时紧张得支支吾吾,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自如阐述,可以和外国教授与甲方流利交流。这个变化得来的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很值得。在中德学院得到的种种锻炼,不仅让我拥有勇敢表达自己的机会,甚至让我变得积极开朗。凭借良好的语言能力,我也在申请国外高校时深度参与到个人简历与动机函的撰写中去,这让我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徐若杨(左二)代表团队在跨专业项目中进行汇报

课堂上徐若杨最喜欢坐的位置是教室第一排。“我原本是一个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人。我知道如果坐在后排,一定无法专心听课。所以为了逼自己一把我就想了个笨办法,我选择不戴眼镜上课,这样我就不得不坐在第一排了。”徐若杨笑道,“后来我反而爱上了坐在第一排的感觉。因为我能够及时地向老师反馈,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教老师沟通。”

除了本专业的课程,徐若杨还热衷于到其他专业“蹭课”。“我常去视觉传达设计班上蹭课。刚开始我有点放不开手脚,但是视传的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包容,甚至有时候我会有机会参与到他们的课堂中。后来我也会把在视传班上学到的一些理念与技巧运用到本专业上,锻炼了我的跨学科的能力,这为我的作品增光添彩了不少。”

大学四年来,徐若杨还参加了许多竞赛,包括学科竞赛、语言竞赛与创业竞赛。经过不懈努力,她与其他中德的同学一起协作,组团参赛,获得了大大小小许多奖项,如OneShow中华青年创意奖大中华区铜奖、国际环保公益设计大赛银奖、香港当代设计奖中国大陆赛区学生组铜奖、CGDA平面设计学院奖入围、CEAPVA亚太视觉艺术交流展入围、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大赛校二等奖、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三等奖、2021年“激智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三等奖等。她个人曾获得外研社·国才杯英文写作竞赛校特等奖、外研社·国才杯英文阅读竞赛校一等奖。

丰富的校园经历也为徐若杨的简历加分不少:她曾担任雅思口语与写作助教,帮助学弟学妹提升语言水平;也曾作为学院教学联络员,助力学生、教师与学院三方的顺利沟通。“最最难忘的当属是在品牌中心(原全媒体中心)新闻部任职的那两年。两年间我成长速度飞快,不仅文案能力剧增,更学会了如何领导与管理一个组织,还对‘品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体悟。”

徐若杨的部分聘书

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战项目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大学四年,徐若杨始终坚持每个学期做几个项目练练手的习惯。“校园里的实战项目是非常不错的试错机会,我可以大胆去做一些很新的东西,每一次的经验积累都为我增添一份底气。”

令徐若杨记忆犹新的是大三第一学期的一门课程品牌传播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in Brand  Communication)。外教Hendrik Möller将德国Undone无酒精烈酒饮料品牌引入课堂,邀请同学们为该品牌设计一份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案。“这门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这个项目是完全真实的,我们也是第一次运用了所学的知识系统性地做了个完整的方案。我们为此进行了脚踏实地的调研,也发挥了天马行空的创意,最后我们呈现出来的作品也让教授十分满意。在我看来,这门课带给我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徐若杨也未雨绸缪地为将来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除去专攻语言的大一,剩下的三年中她都找了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目前她已经拥有了在广告公司、传媒集团、甲方公司的实习经历。虽是初入职场,她已经可以熟练地操作业务了。“能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技巧用起来的感觉真的很奇妙!”徐若杨欣慰道。

徐若杨申请国外高校时提交的实习证明

坚定选择SGI的理由

“在了解到中德广告学的课程设置后,我心里暗暗高兴,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专业。第一类课程‘品牌传播基础’导入了基础品牌理论,促进我们品牌思维的形成;第二类课程‘品牌传播增强’丰盈了我们品牌知识储备,深化对于学科的理解;第三类课程‘传播设计融合’是即时成就感较强的课程,这培养了我们将概念视觉化的能力,为后期的品牌实践做铺垫;第四类课程‘品牌传播实践’是将理论知识与概念具像化手段运用到真实的竞赛与项目中去。第五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旨在让我们具备基础学术能力,为我们进入更高层次学习做好准备。”徐若杨认为中德的课程在设置上符合学生个人成长逻辑、循序渐进又环环紧扣,而她也在学院的支持下一步一脚印地成长起来。

中德学院广告学2+2专业的课程安排

学院先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让徐若杨的思维与眼界得到进一步拓展:国际化的教育环境让她在跨文化交际中如鱼得水,“半职场”教学方式模拟出的未来工作场景让她更早理解行业运作模式,能力出众、包容友爱的老师们则为她迷茫的升学与职业道路提供了参考与指引。“这些都将成为我提升学历与投身职场的底气。”

临近毕业,徐若杨希望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提升自我的技巧:

      务必学会“表达”。“表达”不仅仅指的是说话,还有PPT的排版、演讲时的技巧、文案的巧思、设计的考量、辩论时的振振有词、与外教交流时的自如……

      大一大二多参加语言类与创业类竞赛,等到大三大四经验积累完成后再专攻学科竞赛。假期一定要尝试做一份专业相关的实习,这会加速你看清自己的速度。

      广告人也应该有一份自己的作品集。不妨把四年积累下来的课程大作业、项目成果、竞赛作品等精简整理成一份作品集,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会感谢自己

      最重要的是,坚持做自己,做一个创意如泉涌的有趣人类,做一个无法认同自我被物化的别扭家伙,做一个驱动力第一因源于自己的固执小孩。

zh_CN简体中文
滚动到顶部